2008年8月7日星期四

論創作

劉再復在序中說:「二十世紀的政治……帶給作家一 些幻象與幻念,許多作家自以為可以充當「先知」、「社會良心」、「人民代言人」,甚至以救世主自居。高行健卻拒絕擔任這種角色,他堅持文學是個人的創造。」
高行健在第一篇〈文學的理由〉中開首便提到:「寫作的自由既不是恩賜的,也買不來,而首先來自作家自己內心的需要」。這句話使我聯想起很多教師批評現在的學生不喜歡寫作,沒有寫作的動機,我想作為教師的,首先的不是教導學生寫作的技巧,而是讓學生的內心產生寫作的需要。
他在文中又提到:「文學既非權力的點綴,也非社會時尚的某種風雅」,現今拼命模仿西方寫作或以文章互相批鬥的人看了這話該有所啟迪。
他又說:「所謂作家,無非是一個人自己在說話,在寫作,他人可聽可不聽,可讀可不讀」。今天的香港有很多「作家」卻經常撰文批評別人不閱讀、不買書,不知道他們的寫作目的是甚麼呢,他們自身又處在甚麼位置呢?
李歐梵曾批評高行健只做藝術家,不做公共知識份子。觀乎高行健上述的說話,他不是也說了一些作家的真心說話嗎?
高行健的《論創作》雖然是輯錄不同時間的作品,但卻是近年我頗喜歡的一本書,書內沒有教條、沒有理論腔。

1 則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