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11月24日星期二

華人作家與世界文學
















近年清閒,常有機會出席香港及台灣的作家講座,沒想到可以在香港看到聶華苓,現場看到的她,比雜誌上刊登的照片好看。她的《三生影像》買了一段時日了,至今還未看完,是時候重拾書本了。席上,聶華苓提到董啟章身在愛荷華,首次與大陸的作家格非碰面,便成了好友。大陸的作家實在太多了,格非是大陸的知名作家,我也是年初於李歐梵的課上才聽到他的名字,沒想到,名作家董啟章也是在美國才第一次聽格非的名字。聶華苓直言香港的作家應該多接觸大陸的作家;在推動香港文學之餘,香港的作家會否太自大?
提到董啟章,聶華苓說他在愛荷華期間已完成他的三部曲,不知何時會出版?談到出版,她也慨歎,很多香港作品都無法在香港出版。提到自己的《三生影像》,她說出版社還有很多,但不知是何原因,書店卻無法拿到,讀者想買也無從。座談會當天一位負責攝錄的工作人員也慨歎在三聯書店找到的一本,書脊已殘破,但由於是最後一本,他無法選擇別的,只好買下。

他們結婚了

TC結婚了。籌備婚禮的過程,衝擊著兩家的文化,原本兩個人的事,變成兩個家族的事,徒添煩惱。婚宴上,有人悉心打扮搶盡風頭,已是意料中事,沒想到,有人硬把自己的小孩塞到主家席上,原來的人只好退席讓位。難道坐了主家席便是主人?

2009年11月6日星期五

淚王子

美術老師帶著小女孩到海邊畫畫,女孩的母親焦急地把女孩帶走,還罵老師不該帶她來這裡。女孩還未走遠,老師便被軍人強行帶走裝進麻包袋拋向涯下的大海,畫具孤獨淒冷地駐守在荒草上。為甚麼老師要到海邊畫畫?是想念著海那邊的人,還是純粹欣賞海之美?但他沒想到海最終成為他的不歸路。整套電影印象最深的便是這個畫面,其餘的部份,都只是述說在恐佈的日子下,人們複雜的心理而已。
在那時代,誰是告密者,為甚麼要告密?除了成人外,小孩可能告密嗎?小孩告密與成人告密的動機一樣嗎?這似乎值得人深思。
除了成年演員外,片中還有三位小演員佔戲頗重,但宣傳上卻隻字不提他們的名字,反而只有一個鏡頭的焦姣,卻被宣傳為主演之一,電影公司對小演員未免太不公道了。

胡士托風波觀後

看胡士托風波,說不上震撼,但卻很忙碌,既要看影像,又要同時兼顧對白和字幕,有點忙不過來的覺。專注看畫面,卻顧不了對白,字幕也只看了一點,印象最深的是「火車可以離站,自由不可以駛走」。是的,一切的科技物質都是外在的,唯有自由不能缺席。
影片中有不少粗口,但沒有粗俗的感覺,有很多裸露的鏡頭,但沒有《色戒》那種讓人窒息的感覺。很多鏡頭、很多對白及字幕都來不及看清楚、聽清楚,電影便落幕了。工作人員的名單還在上演,戲院的帶位員已示意眾人離場,中文字幕是誰人譯的還不知道,一切只有靜待DVD了。